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

币圈知识 阅读 3 2023-06-22 01:01:42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卢梦雪/文

“赶紧缓缓,真要命了。”12月中旬,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在社交平台推介该行一款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时配文说道。

11月债市调整带来的赎回潮仍在继续。资管新规落地元年,在两轮大规模产品净值回撤中,银行理财完成了对全面净值化时代的“初体验”。在市场的震荡起伏中,银行理财市场并未停止扩容的步伐,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获批开业,更多银行陆续加入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阵营。

银行理财市场随着转型发展日益规范,但“净值化之考”仍在继续。

“赎回潮”延续

“摊余成本法是将未来持有到期的预期收益提前平均分摊到每个计息日,与市值法相比,产品净值曲线走势更为平滑,投资者持有体验会更好。”有银行理财经理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11月,债券市场持续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引发投资者“踩踏式”赎回不断。赎回潮之下,“债市下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客户赎回—产品被迫卖债—债市加速下跌—产品净值进一步回撤—客户继续赎回”的负反馈效应形成。

“如不及时阻断这一链条,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引发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系统性兑付风险。”有业内人士直言。

市场承压之下,批量推出的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成为理财子公司“救市”的又一举措。

3月份,在资本市场调整之下,银行理财市场迎来了第一轮“破净潮”,为稳定市场情绪,理财子公司纷纷推出费率优惠“让利”投资者,并大举自购提振市场信心,同时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降低投资者收益预期。11月份破净潮来临之后,推出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成为最新举措。

“估值稳定,无惧波动”是众多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的一大卖点。受到此前保本保息、刚性兑付历史的影响,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固定收益”有着天然的高期待。但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机构不断推进净值化转型,摊余成本法逐渐淡出市场,市值法估值产品成为主流。投资者对使用市值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感受明显,一旦产品产生“浮亏”,极易引发非理性赎回。

但估值稳定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买者自负”的属性发生了改变。

业内人士同时提醒,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虽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持有体验,但容易给投资者保本保息的“错觉”,从而让部分投资者忽略市场波动对净值影响,且如果持有期间出现资产价格下跌,可能导致产品净值偏离公允值,“出现较大规模的赎回时,产品净值会面临大幅波动,投资者赎回越晚,损失也会越大。”

市场持续“扩容”

2022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续“扩容”,浦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上银理财、民生理财、高盛工银理财、恒丰理财、渤银理财和北银理财8家相继获批开业,法巴农银理财(暂定名)获批筹建。

截至目前,共有31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30家获批开业。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理财公司为主、商业银行为辅”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56万只,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98%。按照统计机构普益标准88%的覆盖率估算,截至12月25日,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达到了30.6万亿元。

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近日也表示,在大资管的制度框架之上,各类资管机构都应有各自的市场定位和特色。理财公司要办出自身特色,无论是产品投资策略、资产选择,还是制度设计,都应该围绕理财特色来展开。

“要坚持理财产品低波动、收益稳的主要特点,产品核心竞争力是‘稳’,净值波动小,为客户创造稳定收益,满足广大银行低风险客群的投资理财需求。”刘兴华表示。

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仍为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主流产品。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银行理财市场市场存续产品中固收类占比达89.32%,混合类产品占比达7.20%,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合计占比仅为1.26%。

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权益类产品底层资产较固收类资产波动性更高,也更有机会博得高收益。然而,受到年内市场波动影响,在收益率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近一年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为固收类产品,其中纯债固收类收益率最高,平均收益率达3.86%,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最低,近一年平均回报率仅为-11.15%。

同时,作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的收官之年,各银行理财机构年内集中对旗下产品进行了调整,部分产品赎回规则从“T+0”变成“T+1”,快速赎回上限由5万元调整为单自然日1万元。

净值化之考延续

2022年是资管新规实施元年,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理财在产品端进入了全面净值化时代,但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才刚刚开始,需求端的净值化转型仍任重道远。

“投资者对净值化产品的接受程度,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反应将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曾刚表示。

多位投资者曾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彼时进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之时,虽银行客户经理会提示不保本保息,但由于标示是中低风险产品,且此前未出现过亏损情况,所以原本是将其作为无风险的存款“替代性”产品看待,“相同风险,收益更高”是其购买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这种投资者的高预期与低现实之间的落差给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带来了极大考验。曾刚指出,许多银行理财投资者本质上仍是“储户”,理财产品净值下行时,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加剧了理财市场波动,这种供需双方投资理念的错配,是理财产品规模变动,甚至一部分理财资金回流存款的根源所在。

“银行不要一味追求理财规模扩张,要理性认识客户真实需求,寻找真正的‘有效客户’,实现产品属性和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曾刚表示,在投资者理念的转型过程中,银行理财市场可能短期内会面临一定程度上规模的下降,但中长期来看,当客户适应了市场的变化,也会逐步回归到市场中来,形成真正的有效需求。

民生理财总裁张昌林也在近日回应理财市场波动时指出,市场出现波动和“恐慌式赎回”的原因,除了投资者对波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理财的产品体系、产品体系结构、产品的风险收益定位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降低短期产品收益预期,从而实质性降低短期产品的风险敞口,这是减小产品净值波动,减小产品规模波动,从而减少理财产品对市场系统性波动风险的根本路径。”张昌林表示。

“中低风险偏好目前仍在银行客户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讲,创设中低风险产品仍是银行主要发力点。”曾刚也指出。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高鹏则在受访时直言,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风险匹配将是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发展的关键。同时,随着全面净值时代开启,纯固收产品也难以避免潜在的净值波动和回撤,但固收+产品通过多资产配置、低相关性策略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因此,2023年固收+产品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

展望后续,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丽婷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下滑后,短期限固收类产品、日开的短债产品等替代品的创设发行或成为理财公司的发力点之一,同时,部分机构在四季度开始布局发售权益类理财产品,随着股票市场的回暖,该类产品或迎来新一轮的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全市场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有增加基金配置的趋势,增强底层资产投资组合的分散化程度或是机构应对波动行情的措施之一。预计后续银行理财市场特色化的产品体系将进一步丰富,多类型的ESG、绿色、FOF、养老和专精特新等主题产品将会增多,客户将有更为全面的选择。”王丽婷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股债两市的不确定增强,后续如何减少破净和负收益产品,平衡收益和风险将是银行理财面临的挑战之一。

相关内容

标签: 净值波动 银行理财机构 银行客户

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小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安徽长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长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电话地址) 下一篇: 日本虚拟货币被关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