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涨价什么原理

币圈知识 阅读 7 2023-07-23 03:59:25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以德国品牌为主的自动化厂商,率先奏响了7月份新一轮自动化产品涨价的序曲。近期,西门子、魏德米勒、伊顿、施耐德、欧姆龙、万可、菲尼克斯、西克、费斯托等多家一线工控品牌,先后发布公告“组团”涨价。2022年年初以来,自动化产品持续涨价,不仅次数多、范围广、幅度大,而且有持续加剧趋势,来势汹汹的涨价潮让整个行业陷入恐慌。

盘点过去三年中自动化产品的价格规律,我们发现,涨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20年疫情初发时期。早在2020年,一些国外自动化龙头企业开始宣布涨价,但涨价的频次远没有现在这么高,更多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像是在试探市场的反应。进入2021年,疫情影响下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供货周期延长、物流成本上升、供应链紧张等不利因素逐渐凸显,整体市场环境持续恶化,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开始坚定了涨价策略,这时汇川、禾川等国内自动化龙头企业也加入了涨价的队列。2021年的种种不利因素也延续到了2022年,加上俄乌战争带来的全球能源价格波动,自动化产品涨价潮逐渐泛滥开来。

管中窥豹,本文将从成本传导和需求拉动两个维度来探讨为什么这两年自动化产品的涨价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什么导致自动化产品如此的 “通胀”?

众多企业的涨价公告内容里,gongkong®看到大部分品牌价格调整的原因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供货周期延长、物流成本增加等成本传导因素,迫于供应链压力,不得不涨价。

原材料上涨 供货周期长

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各个自动化企业涨价公告中被提及的次数最多,也是引起自动化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以芯片为例,疫情冲击导致全球出现严重芯片荒,其价格一路走高,并且一“芯”难求,从自动化产品到消费性电子产品无一幸免。其中,自动化设备所用的工控芯片,尤其是MCU、Microchip、STM的芯片交货期一度达50周,部分半导体器件交货期甚至达80周,FPGA和嵌入式处理器的供货也相当吃紧,而且芯片荒可能还会继续到2023年下半年。

全球通胀 能源暴涨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国家和俄罗斯围绕能源展开对峙,致使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出现暴涨。能源价格暴涨又传导给了各国经济,导致全球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全球通胀和能源暴涨都使得自动化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乔治娃说:“通货膨胀迅速上升已成为一个明显的危险,目前许多国家都存在。”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2年全球能源价格将上涨50.5%,2023-2024年期间,价格仍可能保持高位。

物流成本高 供应链受阻

局部地区战争和疫情封控措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剧增。一方面,俄乌冲突致使原油和天然气供应受阻,原油价格加速上扬,船司航线改道。欧美各国对俄实施禁飞,航空公司偏离最佳航线绕道飞行。各种因素影响下海运、空运、陆运的国际物流成本都水涨船高,时效延迟。另一方面,在疫情反复、运输需求增长、运力供给有限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物流供应链持续受到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内陆运输迟滞等复杂局面的挑战和冲击,集装箱运输供求关系持续紧张。

在gongkong®看来,在自动化产品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背后,既有上游成本传导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一些所谓 “不得不”的涨价,其实是对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的精准拿捏。

制造业刚性需求拉动

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提速,国内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落地场景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自动化产品的升级换代是终端用户的刚性需求,无论是汽车、钢铁、石化、3C加工、家电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还是装备制造、电子产品装配、服装等自动化程度较低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双重导向下,都对自动化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在2020-2021年,国内疫情控制得当,全球制造业订单都在向中国的云集,出口交付大幅增长,下游制造业面临产能迅速扩张的诉求,拉动了自动化产品市场需求。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42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3%, 预计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规模将达到2360亿元,保持稳定增长。

长三角地区需求复苏

上半年长三角多地受疫情冲击,但随着各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工业企业回归正常轨道,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逐渐复苏。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从长三角地区来看,江苏、浙江、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达产情况好于预期,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也达到96.3%,达产率超过70%。”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长三角汇集了汽车、半导体、光伏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这里的工业生产脉搏与全球自动化产业息息相关。

补库存和市场恐慌情绪

国内多点、散发的疫情导致很多企业前期生产长时间停滞,如今正处于追赶产量、主动补库阶段,调配各种资源,不断对齐生产加工进度和设备物料状态。另外,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全球通胀、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加剧,导致了自动化产品供应链的高波动性,引起一定程度的市场恐慌情绪,这种恐慌情绪在供应链上层层传导,导致下游生产企业提前下单。头部下游生产企业,在通胀预期相对明确,以及市场出现较大变动的时候,会提前做好自己产品布局、生产布局,将货币资产化。

自动化产品涨价,给自动化产品中游本体、下游集成商和终端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成本侧来看,原材料供需紧张,成本增加及通膨严重,是全球都在面临的问题。从需求侧来看,制造业刚需趋势不变,局部地区疫情犹未可知。外部大环境仍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因而自动化产品潮仍会延续,短期之内怕是难以平息。

gongkong®认为,供应短缺是短期因素,恐慌情绪有人为因素,单边涨价不可持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轮通胀和大周期之后都会迎来一轮的低迷萧条周期。涨价只是自动化厂商在平衡市场份额和利润之间的一种手段,工控产品本身在制造业中资本支出的占比不高,传导给客户引起的综合性成本上升压力也不会像想象的那么大。因此,涨价只是前奏,如何借涨价的机会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这才是自动化厂商未来应该考虑的重点。

2022年5月-7月部分厂商产品涨幅表

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便是工控产品的应用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场景的多元化,也对工控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日前,苏州源控推出了高性能Micro-ATX主板CIB-IQ47-MA01,算力强劲,扩展性强,致力于为实体工业智能化转型赋予更多可能性。新品介绍苏州源控推出高性能Micro-ATX结构工业主板CIB-IQ47-MA01,产品支持Intel® 第10/11代Core™ i9/i7/i5/i3/Pentium®/Celeron® 全系列CPU,搭配Intel® Q470/Q470E芯片组,强大计算能力和多重扩展能力,可满足不同行业市场需求。算力强劲产品搭配Intel® Q470/Q470E芯片组,支持Intel® 第10/11代Core™ i9/i7/i5/i3/Pentium®/Celeron® 全系列CPU;同时支持Quad Channel (NON-ECC) DDR4-2400/2666/3200,板载4根DDR4 DIMM插槽,内存容量最大可扩展到128GB,强大计算能力可为行业应用提供高性能专业硬件方案支持,满足目前边缘计算对于端计算能力的高要求。接口丰富,灵活扩展产品具备多个高速I/O接口,包括6个USB(2*USB 3.2 Gen 2、2*USB 3.2 Gen 1、2*USB 2.0),4个SATA 3.0 (最高传输速率可达6Gb/s),4个PCIe扩展槽(2 x PCIe x 16 Gen 3、2 x PCIe x 4 Gen 3),同时支持VGA、HDMI、DP++显示。多样化接口可实现在单个主板上集成传统设备和最新外围设备的功能。Intel千兆网口,数据传输稳定产品具备4个Intel千兆网口,可为网络密集型应用提供高达1Gbps的宽带,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数据传输稳定性,有效避免数据丢包。特色功能:OS Recovery具备源控系列产品共有的OS Recovery硬件级别系统还原功能,在由断电、软件不兼容等情况导致的系统崩溃情况下只需一按,即可实现系统一键还原,极大程度上解决了重装系统难度大、等待售后服务成本高等问题。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及省关于碳达峰行动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障新能源储能安全、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5月20日,由智联新能源产业集团主办,苏州源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苏州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与安全系统研讨会在视源股份苏州产业园成功举办。研讨会上,苏州新能源产业界精英、高校专家学者及来自湖北荆州、安徽舒城的政府领导及招商团队等齐聚一堂,进行研讨和深入交流。作为主办单位,智联新能源产业集团董事长张继彪就《智联世界驾驭未来》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表示,当下新能源储能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虽然当前仍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困扰,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协办单位,视源股份高级副总裁李若尘表示,苏州作为新能源产业高地,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成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苏州源控作为苏州新能源协会的会员单位以及本次会议的协办方,希望在未来能与更多的新能源储能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为产业建设贡献新时代企业的一份力量!本次研讨会在获得业内同仁高度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中华英才》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推送。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苏州新能源储能产业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产业必定会逆势而上,爆发惊人力量!

当今我国制造业身处如新冠疫情、国际贸易争端等诸多苛刻环境之中。而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面对原材料和价格上涨与供应不畅、供应链风险加剧、生产出现阻滞甚至中断、人力资源缺乏、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愈发缩短等难题。国家政策与市场要求不断趋向严格,使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增强自身研发能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生产灵活度亟待提高,同时亦需兼顾安全生产、员工健康等问题。 推进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和数字经济大省,面对疫情反复和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也正在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然而,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企业需要了解前沿技术及优秀案例,找到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 为此,e-works计划于2022年7月13日在深圳市举办“2022国际智能制造(深圳)论坛”。 作为e-works倾力打造的智能制造国际盛会,本次论坛将有学术界、供应商、制造企业精英齐聚一堂,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出谋献策,贡献力量,为广大制造企业指引数字化转型和推进智能制造的正确方向,照亮前行的道路。名企云集,多维度探索智能制造之路 在论坛上,e-works CEO黄培博士将分享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前沿观察;中集集团、广汽乘用车、万和新电气、联邦家私、冠宇电池等企业专家将受邀分享智能制造应用案例与数字化转型实践。在7月13日上午,易路、Moxa、富勒科技、广州力控元海五家著名智能制造厂商将针对智能制造前沿趋势,分享各自带来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7月13日下午的第一分会场中,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李巍华将讲解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装备预测性维护;EPLAN、华天软件、深科特、纷享销客将根据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讲解数字化解决方案;摩尔元数、明基逐鹿、Zoho、美云智数则将在第二分会场交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工厂的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亮点缤纷,助企业数字化转型 论坛内容充实、专业、深入、务实,有助于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本次论坛将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应用、建设路径等不同视角解读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之道,从而帮助参会企业: ·正确理解智能制造,洞察智能制造推进的难点和对策; ·跟踪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指导企业正确选型; ·了解智能制造市场与应用的动态,学习优秀企业分享的成功经验; ·观摩智能制造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现场演示,选择智能制造服务伙伴。三场交流互动,掀知识风暴 畅所欲言,智造思维碰撞,为期两天的2022国际智能制造论坛将举行两场圆桌论坛,分别讨论智能制造前沿趋势与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选型与实施;一场以“智能工厂规划与实施”为题的高峰对话。三场交流活动将由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智能制造负责人授课,与观众面对面探讨交流,为与会观众答疑解惑,帮助制造企业嘉宾学习行业标杆,提升自身智能制造实践水平。专业培训,助企业塑造强势研发力 在本届论坛的后两天(2022年7月14日-15日),e-works数字化企业网联合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安排了《集成产品开发IPD方法与实践高级研修班》,为希望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提供专业培训。

2022年6月23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22年第二季度理事长会在和利时集团以线上线下形式成功召开。联盟轮值主席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蒋白桦、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程多福、执行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中心主任郭楠、和利时集团副总裁何春明、创新项目部总经理贾峰、联盟秘书处以及包括中科曙光、中机六院、北自所、国机智能、沈阳新松机器人、金航数码等共13家理事长单位专家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联盟轮值主席蒋白桦主持,首先,何春明对联盟轮值主席、联盟秘书处及理事长单位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和利时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将全力配合联盟做好会议服务保障工作,保证会议各项议程的顺利进行。接着程多福对于和利时承办此次会议表示感谢,并对联盟的发展提了几点展望和意见。最后会议按照议程顺利完成了《联盟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与讨论》、《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会员管理办法》审议、《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分联盟管理办法》修订审议、智能制造数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汇报与讨论、工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工作思路研讨。和利时是全球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主力供应商,业务集中在工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医疗大健康和能源环保四大领域。近年来,和利时融合了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的智能制造技术,赋能和利时四大核心业务,提升公司方案水平和实施能力,推动集团现有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通过开发面向工业企业用户、APP开发者、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四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集成开发平台,赋能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形成,提升整个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和利时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一直以来积极参与联盟智能制造诊断对接、智能制造进园区、智能制造相关白皮书编制、智能制造创新大赛等各项活动并对联盟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未来,和利时将继续依托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智能制造技术的独特优势,为联盟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及解决方案,有力推动“十四五”期间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国产替代进口趋势从低功率向中高功率蔓延,并在2020年的“国产万瓦风暴”下实现了整体市场份额的反超。到2021年时,我国国产光纤激光器的出货量已占据市场的65%以上。然而,在国产激光器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的同时,追求更高功率似乎成了所有激光企业的主要发力点,2万瓦、3万瓦、4万瓦层出不穷,先后进入市场。伴随着激光功率快速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激光设备的降价趋势加速向上游传导,光纤激光器市场迎来了腥风血雨的价格战,企业毛利率大幅下降。为了从价格战的焦土中找到新的出路,各大企业纷纷发力,或向外探索更多的应用市场,或向内追求更极致的激光特性,“高亮度”这一特性也逐渐被更多人关注。什么是亮度?高亮度激光有什么优势?众所周知,激光的四个基本特性是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亮度高。亮度表示了激光的明亮程度,其定义是:光源在单位面积、单位频带宽度和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功率,简单来说就是“单位空间内激光的功率”,计量单位为cd/m2(读作:坎德拉每平方米)。在激光领域激光亮度可以简化为BL=P/π2·BPP2(其中P为激光功率,BPP为光束质量)。亮度是衡量激光器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激光应用的重要参考依据。过去的十几年中,光纤激光器市场的爆发更多是依托金属下料市场的工具升级(以激光切割取代等离子、火焰切割等)。在这一追求效率的粗放型市场中,提高功率能显著提升切割速度和切割能力,但现有工艺下尤其对薄板加工有显著效果,对中厚板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因此过去十年间工业光纤激光器领域一直在追求更高功率。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业对激光技术需求增加,即便是金属加工市场也进入精细化竞争时代,这些变化对激光的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维科网激光曾在切割测试中发现,高亮度激光切割能够显著降低端面锥度,减小热影响区改善切割质量,在对锥度、质量要求更高的场景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高亮度激光能够以较低功率实现黄铜、紫铜等高反材料的切割,达到高功率激光器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激光亮度与模场直径和发散角密切相关,只有与激光器匹配的切割头及工艺才能真正发挥出高亮度激光的优势,这对切割头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让兼具激光器和切割头研发实力的企业具备了先发优势。在焊接应用上,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车身激光焊接、动力电池激光焊接的需求与日俱增。普通激光器在直接焊接时(尤其是对铜铝等高反材料)往往面临工艺窗口窄、熔池可控性低、易产生飞溅、焊接缺陷明显等痛点。为解决这些痛点,业内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技术革新,包括:工艺创新(复合焊、摇摆焊等)、光整形(环形光斑、可变光斑等)、改变波长(蓝光、绿光等)。实际上,高亮度激光器也能有效提升焊接品质。维科网激光经测试后发现,提高激光亮度后能够在较低输出功率下熔化铜铝等高反射率金属,不仅大幅降低生产能耗,还在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缩小焊接中的热影响区,从而减少熔池飞溅和降低焊缝缺陷率。此外,高亮度激光焊接能够提高熔深及稳定性,可以解决由熔深不稳定造成的虚焊问题,具有更宽的工艺窗口。综合而言,高亮度激光器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激光焊接解决方案体系,结合工艺创新、光整形、可见光波长等方案,能够为解决我国的高端焊接制造难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破局之战——万瓦高亮度激光器横空出世前文提到,我国光纤激光器出货量格局的改变是在“国产万瓦风暴”后实现的。随着功率竞赛陷入瓶颈,价格战愈演愈烈,朝高亮度方向破局成为一些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包括率先引入高亮度976泵浦技术的光惠激光、从事科研多年,凭借深厚技术底蕴投身工业制造的大科激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掀起“国产万瓦风暴”的创鑫激光,也在自身万瓦激光优势的基础上向高亮度进军,率先将高功率和高亮度优势合二为一,开发出50um芯径的万瓦高亮度激光器。2022年6月中旬,创鑫激光在云端召开了《破晓——新技术路线发布会》,并在其中提到了万瓦高亮度激光器的三大核心思想:高亮度泵源是实现高功率+高亮度的基础、高集成单模块方案是实现高功率+高亮度的路径、有效抑制拉曼效应是实现高功率+高亮度的保障。实际上,早在多年以前创鑫激光就已围绕这三大核心思想开始了技术布局。以高亮度泵源为例。在行业高集成泵源单纤输出功率大约在300W左右水平时,创鑫激光已开始采用单纤600W输出功率的泵浦源,目前已实现大于1500W的单纤泵源输出功率。而创鑫的高集成单模块方案早在2019年就开始量产实践,从单模块4kW,到单模块5kW、6kW,12kW,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优化提升了高集成单模块解决方案,在最新发布的产品中采用高亮度一体化泵源集成技术,避免了多次合束造成的泵浦光能量损耗及输出光光束质量劣化,确保了万瓦高亮度得以实现。针对光纤激光不可避免的受激拉曼散射,创鑫激光另辟蹊径,通过在谐振腔内采取拉曼抑制光栅和增益模式优化技术,并采取新型的输出光纤设计,突破了常规拉曼非线性限制。从结果上看,创鑫激光发布的12kW“高功率+高亮度”技术路线,其光束质量BPP值为1.2,而普通多模块12kW激光器的BPP约为3.5。按亮度公式计算,其亮度指标可达传统多模12kW的8倍。从应用上看,当前主流激光加工切割是利用了激光的高能量,其本质是能量平衡的一个过程,激光功率代表了总能量,决定了能切多厚,而光束质量代表了能量的有效利用,对加工效率和效果有重要影响。同时具备高功率和高亮度为激光加工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和工艺优化空间,这为创鑫激光走向高精度加工、高端制造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千帆竞发——差异化路线格局渐显近年来市场对高亮度的关注日益提升,但也由此引发另外一种担忧:是否未来有一天,所有激光器企业会像当年涌入高功率赛道一样,一起涌入高亮度赛道,使得我国激光行业从“功率卷”变为“亮度卷”,大家依然没利润?维科网激光认为,从目前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呈现上述趋势,反而呈现出差异探索、千帆竞发的格局。例如,锐科激光最新发布的旗帜系列激光器,剑指高端应用,力求在目前依然被进口垄断的细分市场实现国产替代;大科激光则进一步追求极致亮度,目前已在2000W功率实现M2=1.07(接近极致的光束质量),在5000W功率实现M2=1.38,通过极致亮度探索更前沿的应用场景;凯普林则瞄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应用更灵活的方向,开发出全新闪电系列激光器,“less is more”的理念或将对激光产品之外的高端制造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而率先在行业推出单模块万瓦高亮度的创鑫激光,则将沿着“高功率+高亮度”的路线进一步深耕,预计很快将推出更令行业震惊的高亮度单模块20kW激光器、高亮度单模块30kW激光器及配套加工头。从现有情况来看,尽管短时间内价格战仍然难以退潮,但各企业发力的焦点不再“唯一”是非常良性的趋势。尽管本文重点着墨于高亮度激光的探讨,但笔者同样希望,高亮度只是激光行业未来诸多出路的其中一条。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差异化的技术路线,能够为激光应用带来更多样的方案选择和技术储备,更有利于激光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相关内容

标签: 激光 企业 制造

虚拟货币涨价什么原理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小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4800日元对人民币汇率(48000日元汇率) 下一篇: 上海和外地同时缴社保吗

相关资讯